3月4日至5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第二届工作坊在我校举行。工作坊由金沙威尼斯官网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及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学术专委会承办。来自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汕头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社科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开幕式由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季中扬教授主持。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院长姚兆余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民族艺术》主编许晓明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社科处副处长、《中国农史》常务副主编卢勇教授分别致辞,并预祝工作坊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各位学者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主题,开展了四场研讨。
首场研讨由季中扬教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研究”课题首席专家、汕头大学文学院高小康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康保成教授,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与艺术学研究所夏燕靖教授分别对新文科视野中的非遗学建设、口述文学的审美特征及其文学价值、手工艺的古今通变与古为今用的再认识等问题作了演讲。东南大学方李莉教授作评议。
第二场研讨会由《江苏社会科学》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静主持。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首席教授方李莉、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田兆元教授及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徐赣丽教授依次围绕人类学视野下的非遗保护、作为非遗本质的审美及其谱系性呈现、当下手工艺如何实现审美蜕变等问题作了演讲。汕头大学高小康教授作评议。
第三场研讨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许晓明研究员主持。南京农业大学季中扬教授、《江苏社会科学》李静研究员、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孙恩乐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程万里副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卢文超副教授及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牧副教授依次围绕非遗的身体美学、乡贤与传统乡村习俗的形成、粤绣中潮绣与广绣龙纹美学的比较研究、大众文化场域中非遗的复兴与重构、艺术流通及其价值转变、海德格尔的上手与非遗教育等议题作了演讲。中山大学康保成教授作评议。
第四场研讨由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张娜老师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学院文学院中文系朱逸宁副教授、东南大学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中文系李灵灵老师、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刘依老师、纽芬兰纪念大学王烜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滕璐阳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孙壹琴博士及张娜依次就中国节庆视觉形象符号体系、非遗与网文IP、非遗的游戏化实践、“玩/闹”美学、剪纸趣缘群体、广州外销画中的女性题材绘画、手工艺类非遗的审美路径、意义及问题等议题作了演讲。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作评议。
最后,高小康教授对本次工作坊作了专题总结,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的研究及其相关学者寄予厚望。他认为,本次研讨会整体是一项对于经典美学“破圈”的研究,打破了传统哲学视域下美学的抽象研究,会议从十分宏大的美学理论到各个十分细致的非遗主体亦即微观的审美经验研究都有所涉及,议题开放且精粹汇集。与会人员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研讨会期间,与会学者深入交流了非遗美学的各项研究成果,这不仅有助于深入挖掘非遗作为审美经验的价值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各项非遗进行活化传承与利用,也将进一步推动新文科视野下非遗学的学科建设工作以及高校中非遗教育的相关实践,践行美育理念。(民俗研究所供稿)